在我国,各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建设水平并不均衡,对于部分行业,信息化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。但我们可以从金融行业、通讯行业、地产行业、传统制造业以及农业领域总结出规律:企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初期的烟囱式系统建设、中期的集成式系统建设和后期的数据管理式系统建设三个大阶段,也由此导致了一些问题:
1.数据质量参差不齐
现在,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数据资产,但其实并不是所有数据都是数据资产,数据中也有垃圾数据。由于企业各个业务系统或模块都是按照各自的需要录入数据,业务系统不需要的信息就不录,没有统一的录入工具和数据出口,造成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属性信息,数据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。
2.IT系统孤岛化,数据流通受阻
目前,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整体规划,大多都是以业务部门驱动的单体架构系统或套装软件,数据分散在这些架构不统一、开发语言不一致、数据库多样化的系统中,导致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个的“信息孤岛”。这些“孤岛”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通道,数据不能互联互通,不能按照用户的指令进行有意义的交流,于是数据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。
3.缺乏有效管理机制
许多企业尝试通过生产系统的业务流来控制数据流,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某些人为的因素,比如平台间数据标准不一,缺少全局规范文档,信息无法对接应用等,在数据流转过程中,导致了大量的垃圾数据。以外,数据产权不明确,管理职责混乱,管理和使用流程不清晰,也是造成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。
4.存在数据安全隐患
近年来,随着大数据的发展,诸如此类的数据安全事件多不胜数。数据资产管理上,正在由传统分散式的人工管理向计算机集中化管理方向发展,数据的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。
综上所述,看似表面的数据问题其实会对业务带来严重的影响。数据不真实、不准确、数据不透明、不共享都将增加企业经营风险、管理难度和复杂度。最终导致跨组织信息共享程度低、资源难于整合。
而数据治理是所有数据应用的基础和根基,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应用过程中的价值体现。同时,数据治理也是一个组织进行数据资产沉淀的基础,直接决定了一个组织的数据资产能否得到有效的沉淀,以及在数据应用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数据价值。